“藥膳文化滿華夏,養生美食匯神農。”
大賽旨在發掘神農嘗百草中醫藥文化,弘揚中醫以食養生、以食療疾的飲食養生理念,促進中醫藥大健康產業更好更快發展,為烹飪、藥材、食材搭建交流共享平臺。
孫桃香: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湖北省烹飪酒店行業協會會長、湖北三五醇酒店有限公司董事長。
盧永良:中國烹飪協會名廚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席、湖北省烹飪酒店行業協會特邀副會長、中國烹飪大師。
吳和珍:湖北中醫藥大學藥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網評專家。主要從事中藥資源質量與開發、中藥活性成分與中藥新藥研發等研究工作。
孫昌弼:中國烹飪大師,全國首批中餐烹調高級技師,湖北省十大鄂菜大師,曾榮獲“中國烹飪大師金爵獎”。
古清生:知名作家。是當代中國作家中,唯一涉足美食文化研究、汽車評論寫作和人文地理考察的作家。著有《金絲猴部落-探秘神農架》、《大嘴吃八方》、《味蕾上的南方》、《食在江湖》、《徘徊的魚》等名作。
盧德鮮:神農架林區黨委原常委、宣傳部長,曾多次組織和指導神農架餐飲行業競賽活動,曾主編《食尚神農架》一書。
陳庸興:神農架知名中藥材專家,林區食藥監局副局長,曾多次參與神農架中藥材資源普查工作。
古清生說:“神農架森林覆蓋率高,資源富集,林下植物多是可以入藥的道地藥材,做藥膳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過去山大林密,交通閉塞,山民看病困難,普遍形成了以藥入菜、藥養保健的習慣,進而形成了獨具神農架地方特色的系列藥膳。神農架有‘中草藥王國’的美譽,以藥膳的形式把神農架的中草藥文化推廣出去。”
盧德鮮表示:“神農架有得天獨厚的中藥材資源,林區的主導產業又是旅游業,餐飲作為旅游支撐行業之一,應該大力發展,大賽的舉行可以助推林區健康、綠色、養生飲食文化打造,十分有意義。將大賽和旅游結合,將神農架的藥材推出去。”
神農架有《中國藥典》所收藏的中藥品種26個,其中植物藥234個,動物藥23個,礦物藥6個。
據第三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統計,神農架有中藥資源2128種,其中藥用植物195科,816屬,1886種;藥用動物110科,172屬,211種;藥用礦物及其它31種。資源總種類占全國中藥資源的1/6,占湖北省中藥資源的1/2以上。
神農架中藥材特性明顯。20世紀末,國內植物和藥物學家相繼在神農架發現了50多種藥用植物新種,如神農香菊、神農架貝母、神農架唐松草、木魚莢果蕨、神農架蒿以及老君山黃精、紅坪杏、神農架鐵線蓮等多種藥用植物以神農架地名命名。
神農架中藥材珍稀名貴。珍稀瀕危藥用植物達110種,屬于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有珙桐、紅豆杉、水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有篦子三尖杉、巴東木蓮、香果樹、杜仲、厚樸、銀杏等,屬于國家三級重點保護的有天麻、黃連、八角蓮、延齡草、紫斑牡丹等。
神農架道地藥材多,擁有諸如田家山房黨、大九湖巫山黨(廟黨)、下谷川黃連等地道藥材20多種,原田家山藥材場(現紅坪鎮)、大九湖特產場(現大九湖鎮)是全區藥材種植之鄉,一度是黨參、當歸、獨活的主產地,年產量達600—800噸。
除常用中藥外,神農架擁有220多種藥食兩用藥材,有110多種抗癌、防癌藥物,還有至少1600—1800種“久藏深山人未識”的神奇民族民間藥物,其中“9個一”、“18金釵 ”、“36還陽 ”、“72七 ”等藥物最具有地方特色,其藥用價值和用藥經驗亟需進一步挖掘、研究和開發利用。
經多年發展,神農架中藥材種植已初具規模,全區已擁有1家中藥飲片加工企業(聚能藥業有限公司),11家功能食品加工企業,23個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和收購站點,1300戶藥材種植戶,常年種植中藥材6.5萬畝,其中以杜仲為主的木本藥材5萬畝,藥材產量穩定在1500噸左右,年產值近5000萬元,初步形成了新華“杜仲之鄉”和下谷“黃連之鄉”。在此基礎上,中藥材及中藥提取物出口日本、韓國、臺灣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柴胡、厚樸、獨活、冬花、蜂蜜、蘋果多酚等200多噸,創匯500多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