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黃的各種術(shù)語“格”】
來源:
|
作者:hytx366
|
發(fā)布時間: 2018-08-01
|
1272 次瀏覽
|
分享到:
在海南島的黎族人看來,木材分為有心和無心的兩類,有心的叫格木,無心的叫雜木。他們把木材的心材部分稱為“格”,邊材部分稱為“漫”,如圖,紅色部分叫“格”,白色部分叫“漫”。出格了,就是說黃花梨樹從樹心開始有油性,樹心變紫色了。一般盤的珠子都是樹心料,油性密度好,好看。樹的油性部分越多,這個料子越值錢。
在海南島的黎族人看來,木材分為有心和無心的兩類,有心的叫格木,無心的叫雜木。他們把木材的心材部分稱為“格”,邊材部分稱為“漫”,如圖,紅色部分叫“格”,白色部分叫“漫”。出格了,就是說黃花梨樹從樹心開始有油性,樹心變紫色了。一般盤的珠子都是樹心料,油性密度好,好看。樹的油性部分越多,這個料子越值錢。
格:有驅(qū)蚊功能
海南黃花梨有價值的部分就在于格。歷史上正宗的黃花梨家具,無一不是由黃花梨木的心材部分作原料的。格的顏色深,而且堅硬,密度大,不容易被蟲蛀,不容易腐爛,做藥用有提神、涼血、降壓的功效。以前,老一輩的人都喜歡用黃花梨的格做成枕頭、床、桌子等各種物件。據(jù)說,海黃格做成的床,常年不掛蚊帳是沒有任何蚊子靠近的,所以海黃還有個功效--驅(qū)蚊。
格:紅白相互斗爭
格的外面是邊材部分,稱為“漫”或者“標”,木質(zhì)顏色淺,質(zhì)地柔軟,容易蟲蛀也容易腐爛。邊材部分就是由植物纖維及淀粉質(zhì)組成的,質(zhì)地疏松,富含營養(yǎng),可以提供心材成長的各種養(yǎng)份。黃花梨木成材的過程,就是堅硬而又飽含油性的心材依靠邊材的慢慢滋養(yǎng),又慢慢侵噬邊材的過程。新生的紅色心材崢嶸初露,尚難成勢,而白色的邊材頑固不化,依然統(tǒng)治著主干。
格:生長緩慢,不急不躁
海南黃花梨生長緩慢,主要就是因為格的長成很慢,人們常說的黃花梨木“五百年成碗口粗”,指的就是黃花梨的格,需要幾百年才能長成碗口粗。曾有不良商人將邊材染色制成家具,以假混真,但由于邊材的質(zhì)地疏松,營養(yǎng)豐富,所以易腐易蛀。有人就親眼見過用一顆擁有五十年樹齡的黃花梨木制作的椅子和櫥柜,其上多處有“蟲眼”。這種情況在用黃花梨木心材部分所做的家具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新料叫嫩格,糠梨叫黃格,油梨叫油格。格也是白木慢慢成長轉(zhuǎn)化成的。于是,也就有了“糠格黃花梨”和“油格黃花梨”之分。
一般來說,“糠格黃花梨”多產(chǎn)于東部、東北部地區(qū)土地較肥沃的平原地帶;“油格黃花梨”則主要生長于西部山區(qū)或丘陵地帶。前者的芯材特征是色淺黃而油性差,比重較輕;后者不僅芯材部分顏色較深,而且油性足、比重大。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同一個樹種,在不同的地區(qū),會形成如此明顯的差異呢?
海南黃花梨木之所以有“糠格”和“油格”之分,是與海南島土壤的獨特構(gòu)成分不開的。海南島的土壤構(gòu)成,其東部和西部、南部和北部都有明顯差異。比如,位于海南島東部及東北部地區(qū)的瓊海市及周邊地區(qū),土壤多為由玄武巖風化而來的紅壤。由于該地區(qū)位于海南島的東北部,直面大海,是臺風常年光顧的地方;又經(jīng)歷火山噴發(fā)而遺留下來的大量火山灰,富含有機質(zhì);再加上雨水豐沛,非常適宜黃花梨樹的生長,所以該地產(chǎn)出的黃花梨木,其芯材多為淺黃或金黃色,就是所謂的“糠格黃花梨”。
而位于海南島西部及西北部地區(qū)的東方市及其周邊地區(qū),正好是黑色金屬鐵、錳的分布帶,土壤中富含黑色金屬,這為芯材顏色較深的“油格黃花梨”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海黃紫油格
海黃樹號稱十年長一格,不同環(huán)境形成的格也不同,一般環(huán)境越惡劣材質(zhì)就越好,和印度小葉紫檀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