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A级大黄片-欧美成人黄色片-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网-免费潢色A片全部|www.cdmoban.com

 
   
手機APP
【丹參】
來源: | 作者:hytx366 | 發布時間: 2018-08-01 | 1419 次瀏覽 | 分享到:

(一)基本介紹

大葉糙蘇,多年生草本,高80-100cm。莖直立,上部有分枝,四棱形,疏生向下的短硬毛。基生葉闊卵形,先端漸尖,基部淺心形,邊緣鋸齒狀或牙齒狀;莖生葉對生 ;與基生葉同形;葉柄長7-9cm;葉片長9-15cm;寬8-10cm,上部的莖生葉較小,葉柄長2-3cm;葉片上面均被疏短硬毛,下面具中枝較長的星狀柔毛;苞葉近無柄。輪傘花序多花;苞片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9-10mm,邊緣被具節緣毛;花萼管狀,長8-10mm,外面脈上具節剛毛,具5齒,具極短的小刺尖;花冠粉紅色,長約2cm,唇形,冠筒外面上部具白色疏柔毛,內面具毛環,上唇外面具節綿毛和中枝特長的星狀絨毛,邊緣具小齒,下唇外面被柔毛,3裂,中裂片較大,闊卵形,側裂片較小,卵形;雄蕊4,二強,前對較長,后對基部齒短距狀附屬物,花絲上部具長毛,花藥2室;雌蕊子房2,合生,花柱單一,柱頭2裂。小堅果卵狀三棱形,先端被短毛。花期7-8月,果期8-10月。


(二)分類

 

出自《神農本草經》。

1.《綱目》:丹參,處處山中有之。一枝五葉,葉如野蘇而尖,青色,皺毛。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細子,其根皮丹而肉紫。

2.《山東中草藥手冊》:本省有一種白花丹參,形態與丹參極相似,僅花為白色。白花丹參的根,可治痛經、月經不調、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拼音名】Dān Shēn

 

【英文名】Danshen Root, Root of Dan-shen

 

【別名】郄蟬草,赤參;木羊乳、逐馬、奔馬草、山參、紫丹參、紅根、山紅蘿卜、活血根、靠山紅、紅參、精選酒壺根、野蘇子根、山蘇子根、大紅袍、蜜罐頭、血參根、朵朵花根、蜂糖罐、紅丹參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丹參和甘西鼠尾草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Slauia miltiorrhiza Bunge2.Saliua przewalskii Maxim.

 

采收和儲藏:春栽春播于當年采收;秋栽秋播于第210-11月地上部枯萎或翌年春季萌發前將全株挖出,除去殘莖葉,攤曬,使極軟化,抖去泥砂(忌用水洗),運回曬至5-6成干。把根捍拔,再曬8-9成干,又捍一次,把須根全部捍斷曬干。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密被淡黃色柔毛及腺毛。莖四棱形,具槽,上部分枝。葉對生,奇數羽狀香葉;葉柄長1-7cm;小葉通常5,稀37片,頂端小葉最大,側生小葉較小,小葉片卵圓形至寬寬卵圓形,長2-7cm,寬0.8-5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斜圓形或寬楔形,邊具圓鋸齒,兩面密被白色柔毛。輪傘花序組成頂生或腑生的總狀花序,每輪有花3-10朵,下部者疏離,上部者密集;苞片披針形,上面無毛,下面略被毛;花萼近鐘狀,紫色;花冠二唇形,藍紫色,長2-2.7cm,上唇直立,呈鐮刀狀,先端微裂,下唇較上唇短,先端3裂,中央裂片較兩側裂片長且大;發育雄蕊2,著生于下唇的中部,伸出花冠外,退化雄蕊2,線形,著生于上唇喉部的兩側,花藥退化成花瓣狀;花盤前方稍膨大;子房上位,4深裂,花柱細長,柱頭2裂,裂片不等。小堅果長圓形,熟時棕色或黑色,長約3.2cm,徑1.5mm,包于宿萼中。花期5-9月,果期8-10月。

 

多年生草本,高達60cm。根粗壯,直伸,圓住菜,據曲或成辮狀,外皮紅褐色,長15-40cm。莖直立,自基部分枝,密被短柔毛。單葉,基生或莖出,均具長柄;莖生葉對生,葉片三角狀或橢圓狀越形,先端銳尖,基部心形或截形,邊緣具三角狀或半圓狀牙齒,上面綠色,被微硬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絨毛。輪傘花序2-4花組成總狀花序;苞片卵圓形或橢圓形;花萼鐘形,外面密被長腺毛,二唇形;花冠二唇形,紫紅色,外被疏柔毛,內面離基部3-5mm有斜向疏柔毛毛環;能育雄蕊2,生于冠筒喉部的前方,花絲扁平,比藥隔長,退化雄蕊2,生于冠喉產中的后方;子房溶4裂,花柱略伸出花冠外,先端不等2淺裂。小堅果4,倒卵圓形,雄褐色。花期5-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120-1300m的山坡、林下草地或溝邊。

 

生于海拔2100-4050m的林緣、路旁、溝邊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遼寧、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分布于甘肅南部、四川醅、云南西北部、西藏。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和濕潤氣候,耐寒,適應性強。以地勢向陽,土層深厚,中等肥力,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 用種子、分根或扦插繁殖。種子繁殖:采收6月以后成熟的種子,陳種子不宜采用。可隨采隨播或秋季9月播種,北方多為春播,在3-4月條播或或點播,行株距(25-40cm×(20-30cm,每1hm2播種量約7.5kg。分根繁殖:南方各地多在2-3月,隨挖隨栽(華北在3-4月),種根應選中上段萌芽力強的部分,直徑0.7-1cm,健壯、無病蟲、皮紅的一年生根為好,不能用老根、細根作種,選好的根條掰成約5cm節段,按行株距各25-30cm開穴,深5-7cm,每穴放入根條1-2段,邊掰邊栽,覆土約3cm。每1hm2用種根375-600kg

田間管理 生長期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返青工出苗后,苗高6cm時進行,第2次在6月,第3次在7-8月,封壟后不再進行。追肥結合中耕除草進行2-3次,第1次以氮肥為主,以后配施磷鉀肥。遇干旱天氣要灌水,雨季及時排水,以免爛根。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葉斑病,要及清除基部病葉,注意排水,冬季處理殘株。菌核病,可實行水旱輪作,疏溝排水,及時拔除病株,并用50%氯硝胺0.5kg加石灰10kg,撒在病株莖基及土面,防止蔓延。或用50%速克靈1000倍液澆灌。根腐病,可實行輪作,選用健壯無病種苗,發病初期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澆灌。還有根結線蟲害等為害。蟲害有粉紋夜蛾,可在幼齡期噴90%敵百蟲800倍液防治。棉鈴蟲可在蕾期噴50%鋅硫磷乳油1500倍防治。

 

【性狀】

性狀鑒別 1)丹參 根莖粗大,頂端有時殘卵紅紫色或灰褐色莖基。根1至數條,磚紅色或紅棕色,長圓柱形,直或彎曲,有時有分枝和根須,長10-20cm,直徑0.2-1cm,表面具縱皺紋及須根痕;老根栓皮灰褐色或棕褐色,常呈鱗片狀脫落,露出紅棕構新栓皮,有時皮部裂開,顯出白色的木部。質堅硬,易折斷,斷面不平坦,角質樣或纖維性。形成層環明顯,木部黃白色,導管放射狀排列。氣微香,味淡,微苦澀。

 

2)甘西鼠尾草 根頭部粗短或叢生2至數個直立的細長莖基,根莖直徑0.5-1cm,長1-4cm,并有灰褐色殘留莖基及鱗葉,被灰白色絨毛。主根明顯,紅褐色,圓錐形,一般不分枝,偶見下部呈分叉或分枝,直徑0.3-5cm,長15-40cm,直或彎曲,根須稀少;較粗的根多由一至數股扭曲成索狀,具眾多縱溝紋,灰褐色老栓皮常鱗片狀或條狀脫落,露出紅褐色新栓皮,枯朽泡松。質硬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露出多個黃白色點狀導管群,維管束群外為枯朽木栓組織;細根質較堅硬,木栓層紅棕色,皮部灰白色或棕褐色,形成層環明顯,木質部灰褐色。

 

顯微鑒定 根橫切面 1)丹參 木栓層3-7列,木栓細胞長方形,切向延長,壁非木化或微木化;外側有時可見落皮層。皮層窄,纖維單個散在或2-6個成群,直徑7-32μm,壁厚4-13μm,孔溝放射狀,層紋細密。韌皮部較窄,由篩管群和薄壁細胞組成,形成層明顯成環。木質部寬廣,4-12束呈放射狀排列,有些相鄰的束在內側合并,導管類圓形或多角形,有的略徑向延長,直徑15-65μm,單個散在或2-12個成群,徑向排列或切向排列;木纖維發達,多成群分布于大導管周圍;有的木質部束內1-2群木化薄壁細胞;中心可見四原型初生木質部;木射線寬廣,射線細胞多木化增厚。

 

2)甘西鼠尾草 木栓細胞3-5列,細胞長方形,外有落皮層。皮層較寬,薄壁細朐較小,類圓形或長方形。韌皮部較窄,細胞少,排列緊密。形成層較明顯,呈彎曲環狀。木質部6-8束事放射狀排列;導管多角形,直徑5-90μm,單位個散在或2-7個成群,切向排列或微向排列;木纖維位于木質部內側,成群分布于導管周圍。

 

粗根中可見多個木栓組織環將中柱分割為數束。